(一)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县委政府、战区统一部署,结合招商引资部门优势资源,,联合镇、村帮扶力量,全力补齐帮扶村生产生活短板,巩固脱贫成效。一是继续协助产业发展,督促指导产业的发展,扩大下屯村林下养鸡项目、花椒种植、稻田养鱼、茶叶种植等项目的规模,继续协助实施村寨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大边缘户的跟踪和帮扶,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脱贫。三是开展迎接全面普查各片区交叉自查工作,开展对“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再一次排查,内业资料的自查和整改。
(二)产业大招商工作
一是强化项目编制。结合省、州的招商主体及自身资源优势,紧紧围绕32类重点产业进行项目策划编制,同时加强与黔东开发区、旅游、工信、卫计等相关单位的交流联系,启动2021年度招商引资项目库编制工作,力争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和滚动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库,为镇远县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定期更新建设网上招商引资项目库,借助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我县招商引资项目。
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招大引强工作重点。坚持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招大引强,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重点瞄准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500强及“国”字头企业,对接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以招引符合本县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长、资源转化能力强、符合环保要求和行业标准的大项目,以及引进一批与县域特色经济相匹配的旅游业项目。围绕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十二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大健康医养产业、现代化工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域旅游产业“五大”产业“建、补、 强、延”链发展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精准招商。
三是落实精准招商。立足镇远旅游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区位优势,持续抓好产业招商,全力做好招商服务,既要善于招商,又要乐于安商。重点围绕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招客商、引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和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重点围绕省州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平台抓好系列专题招商;重点依托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及小分队“走出去”把招商引资的手伸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坚持一手抓“顶天立地”项目不松劲,一手抓“铺天盖地”项目不懈怠,带着项目逐家登门拜访、逐家上门推介,一对一邀请,面对面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集群式、链条式、板块式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推进精准招商。
四是打造高质量产业园区。结合镇远现有产业规划、布局,建立健全产业招商项目库和路线图,切实做好“借商宣传、以商招商”的文章,突出产业延链与补链,强化建链,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引进一批关联性强、产业链强、附加值高的项目群,争取在高质量发展项目中取得“新突破”。
(三)营商环境工作
一是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不断优化办事程序,细化服务内容,按照时间最少、程序最简、效能最高、服务最优的要求,对办事方式手段再创新,对办事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再培训,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办事能力,确保服务能力、水平、质量再提升,努力实现群众、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能办成事、办好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形成全社会“敬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氛围。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窗口队伍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窗口工作队伍。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和奖惩制度,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先进,切实增强窗口凝聚力。加强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同时督促各窗口单位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窗口工作队伍。
三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以及周边县市的沟通与交流,听取上级对口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学习借鉴周边县市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力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是加大督查问责。通过深入部门开展明察暗访,对营商环境整治工作不重视、职责不履行、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及推诿扯皮、工作拖沓、失职渎职、贪污腐败、企业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追责处理。同时,对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及时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