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镇远 » 图说镇远
镇远古城 |不一样的非遗美食
  字号:[ ]  [关闭]


“镇远素席”最早存在于镇远青龙洞的寺庙、道观里,由斋食与民间的素菜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来,传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到清代,镇远的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甚高的全素席。许多菜肴,以素仿荤,如素鸡、素鸭、素鱼等,不但与荤菜形似,而且味道也略为相近。

技艺的主要特征,一是寺院所作,制作者多为僧尼;二是只用植物类的原料三是吸收荤菜的烹调技巧,借用荤菜以命名;四是仿制水平极高,不但形似,还需味同。到清代,镇远的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甚高的全素席。许多菜肴,以素仿荤,如素鸡、素鸭、素鱼等,不但与荤菜形似,而且味道也略为相近。

素席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素食,从内容来看,有清素、仿荤、杂素三类。清素从原料到菜的名称、形态都是素的;仿荤的用料是素的,但菜名和形态却是荤的;杂素是以素原料为主,间用荤料。我国的素菜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诗经)中就有“肉食者鄙”、“野老献芹”等典故。素菜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才发展兴盛起来的。入寺吃斋成为佛教五戒之一,成了寺院的专门饮食,以后不断补充菜品,成为我国独特的一个菜系。


镇远素席中,有名的菜肴有“清蒸道菜八宝鸡”、“清蒸芙蓉”、“枸杞珍珠豆腐”、“香椿芽拌豆腐”、“红烧大肠”、“糟辣带鱼”、“南瓜蛊”、“人参羹”等几十个品种。主要原料为豆制品,配以菜蔬瓜果、花卉药材。选料严谨,多用“三菇”即石耳、黄耳、银耳以及时令蔬菜。其次,讲究刀工精细,力求“名同、料别、行似、味近”。素菜刀工秘诀有“鸡吃丝、鸭吃块、肉吃片、鱼吃段”的说法。特别注重火工、调味、烹制、装盘等技术。有咸、甜、香、酸、溜等不同口味。兼蒸、炒、炸、爆、溜等烹制工夫。制成的素席色、香、味俱在,让人馋涎欲滴。

2015年,镇远县舞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古城开办了镇远圆泰昌素席体验馆,餐馆一次性可接待食客60余人。圆泰昌素席体验馆的开办,更好地提升了古城饮食品位、弘扬了镇远饮食文化,同时也更好地传承了“镇远素席”文化。


素食,这种集健康、绿色、环保、时尚、道德于一身的饮食方式,现已经为各界人士所推崇和喜爱。而镇远素席正以色香味俱全来引导更多的人素食。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舞阳镇顺城街89号

订餐电话:0855-5728776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
上一篇:
下一篇: